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它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也是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赛事。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碧莹教授20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根据他们的评估测算,北京冬奥会实施了30多项低碳技术和措施,相比于传统方案共计减少二氧化碳100万吨左右。
碳排放从哪里来,减了多少碳,还有多少排放需要中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带领团队为北京冬奥会做了一次碳排放盘点。
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国家速滑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舜绿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
项目的正式启动是在2021年9月。对团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
北京冬奥会的碳排放,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它涉及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跟人员、建筑、设备、物料、环境等都有关系。项目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碳排放“测(监测)—算(计算)—控(管控)—谋(谋划)”技术体系,研制“冬奥碳测”平台,将冬奥碳排放相关的人—机—物—环数据监测、碳排放核算、评估和管控功能集成于一体,科学量化了各项技术的减排贡献,让北京冬奥碳减排行动评估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
余碧莹说,项目组要做的,是对我国为绿色冬奥做出的努力进行呈现和总结。他们设计出了一套适合北京冬奥会的减排效果评估标准和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团队加班加点,一项项梳理出北京冬奥会的低碳举措,量化各项措施的减排效果。
这是一支主要研究能源与环境管理的团队,为了精准测算每项技术的碳减排量,他们也得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成为半个技术专家。
国家速滑馆等场馆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而历届冬奥会冰场制冰,主要采用的都是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或者氨制冷技术。相对来说,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在压缩、冷却、节流和蒸发四个环节都更为高效。同时,场馆利用冷热联供技术回收制冷系统余热,用于场馆的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和除湿等场景。“我们在评估时就要了解,这个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传统制冰技术方案有哪些差别,哪些差别会影响到碳排放。”余碧莹介绍,根据他们的测算,按照四个月制冰时长,相比于传统间冷制冰,国家速滑馆等四个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场馆共减排约6400吨二氧化碳。
再比如,“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采取的不是用混凝土填平泳池再铺设冰面的方案,而是创新性地在泳池内搭建可转化的钢架结构。他们算出,这项技术带来了近850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这些是赛前中国在减排上作出的贡献。
赛中的碳排放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值。余碧莹表示,项目团队在“冰立方”和国家速滑馆两大场馆的看台区域、耗能设备、观众入口等数十个点位安装了成套智能监测装备,实时收集人流、能耗、场馆环境等数据。数据回传至团队研发出的冬奥碳测平台,即可计算出场馆各区域碳排放量。以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可进一步全面核算中国办冬奥会产生的碳排放和减排量。
之所以选择这两座场馆,是因为它们采用了不同的制冰技术。监测出两座场馆的碳排放准确数据,对其他冰上场馆也有较强借鉴意义。雪上项目则主要根据采用的造雪设备、观众区域的具体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碳排放的核算。
赛后,根据“科技冬奥”项目要求,团队还将给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解决方案和低碳成果全球宣传方案,向全球展示北京冬奥的低碳行动和减排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唐葆君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类需要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这些年来,我国也一直在践行减排承诺,积极引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像北京冬奥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实现‘碳中和’,彰显了我们有能力也有决心实现‘双碳’目标,也体现了我们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唐葆君强调。
关键词: 科技冬奥概念 北京冬奥会 落实碳中和 碳排放盘点 碳减排贡献
6月,华盛通迎来了六周年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华盛通以落盘有你,一路有發为主题开启积分秒杀、社区互动、邀请礼赠等一系列限时优惠活
22年06月17日 28:04
超级福利来袭!AOC新品SP65T11CC会议平板携神秘福利惊喜亮相,不破不立拥抱新时代
智能多元,不甘人后后疫情时代,远程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各企业办公的日常操作。云端化、智能化、优质显示和实时交互的数码产品成为了中高端企
22年06月17日 30:55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0日15:30,全球销量领先的男裤专家①九牧王将现身意大利米兰斯福尔扎城堡,开启品牌首场米兰时装周大秀。此前九牧王便两
22年06月17日 22:17
滚动:四川“千人助万企”暖心服务丨为达州高新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队尽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王晓英文 图)发放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汇编材料,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对部分企业反映的问题面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22年06月17日 46:21
今日关注:稳就业、稳投资!全省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已提供岗位超60000个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周圆韵)4月下旬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合作局等8部门联合开展了以“‘就’在民企,‘职’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
22年06月17日 36:40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记者钟正有)为深入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6月16日,广
22年06月17日 37:07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刘佩佩)6月16日0时至24时,四川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乐山),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在成
22年06月17日 40:56
央视网消息:眼下,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正在有序推进。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绿色方式,力促小麦稳产提质。河北小麦收获已过三成半。为缓解地下水超
22年06月17日 35:07
经历高考的奋战,十年寒窗终成正果。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努力拼搏的自我和伙伴,来万家丽国际大酒店用一场毕业宴、谢师宴、升学宴致敬
22年06月17日 36:40
隔离两个月后,上海的网友反馈,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剃头、露营、吃小龙虾。自6月初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后,小龙虾的外卖订单及
22年06月17日 05:55
观热点:以“1”当“10” 德阳广大东汽公司成功引进智能打磨机器人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黄晓庆文 图)6月14日,在德阳旌阳区岷山路的一个车间里,现场没有一个工人,只见一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沿着轨道灵活行走,以
22年06月17日 41:17
每日热点:“占地最小、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成都这个停车库不一般!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李洋)6月16日,在成都市高升桥北街一号的某停车库,记者看到,当车辆驶进存车室入口时,大门自动打开,市民走出存车室在门
22年06月17日 53:10
热门看点:“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2022年节能宣传周党员送绿色低碳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四川经济讯(记者何羽佳)6月15日,正值“全国低碳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党支部、四川省节能协会党支部一行走进成
22年06月17日 50:17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李洋)6月16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1-5月四川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统计数据显示,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2年06月17日 34:06
前沿资讯!航天科普进校园 点燃青年飞天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航天人走进高校宣讲航天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中心多名航天专家走进西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院,开展了“航天科普知识专题
22年06月17日 46:21
一款灵活性极强的软件应用,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功能的个性化配置;可以自主打造功能专用工具、界面样式;可以实现与诸多第三方软
22年06月16日 19:20
广东助企纾困政策再升级 稳岗返还比例提高至50%涵盖17个行业
助企纾困政策再升级!6月15日,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近日广东出台新政《关于实施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政策的通知》,
22年06月16日 45:50
壹生检康荣登2022未来医疗100强·创新数字医疗榜,揽获行业大奖
6月15日,在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备受业界关注的2022未来医疗100强榜单盛大发布。壹生检康荣登2022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创新数字医疗
22年06月16日 30:02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任诗韵记者李国富)近日,在南充嘉陵区吉安镇蚕业合作社内,蚕农们将采摘下来的“黄金茧”放在室内,不计其数的蚕茧色彩鲜
22年06月16日 43:46
6月1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福建7例,广东6例,上海4例,浙江
22年06月16日 53:45
2022-06-17 15:28
2022-06-17 14:30
2022-06-17 14:22
2022-06-17 09:46
2022-06-17 09:36
2022-06-17 09:37